这两个星期麦斯老人家都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忙着『2005年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第二站六场不同赛事的准备工作,所以积欠下网站、报纸、杂志一大堆将近两万字的赛车专栏,幸好总算在19日七千多位现场车迷观众的热情支持下圆满的划下休止符,不过两天在赛道旁的现场直播使我的嗓音有如破了洞的排气管,而我的皮肤也像烤乳猪一般通红,但是这些牺牲使我感到都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因为我老人家这两天和珠海地区超过一万二千人次以上的车迷观众们,一起观赏了房车、方程式、超跑车等精采无比的11场赛事,但是央五F1赛车主持人朱环小姐通知我半夜二点准时收看F1美国站印地安纳玻里斯赛事,还真是让我本来正在接受瞌睡虫袭击的大脑在电视机前立刻清醒过来!六辆赛车起跑的场面这也能算是世界最顶级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吗?
关于美国印地安纳玻里斯这一站的赛事,问题的起因在于丰田车队小舒马赫在13号高速弯道又发生了与2004年一样的意外事件,无独有偶的是其它车手也同时发生类似的事件,这才引起M牌轮胎商对此意外事件的特别关注,因为去年小舒马赫在高速弯道的失控撞车事件,除了是因为速度过高造成轮胎抓地力不足之外,也可能是因为赛车本身的底盘避震系统还有车手驾驶因素所造成,但是在今年的周五排位赛小舒马赫又再同一地点发生相同事件,一般说来这可能要被视为车手本身对此弯道的心理障碍无法克服,但是其它车手也相继发生类似的问题之后,这才引起M牌轮胎商将比赛轮胎立刻进行紧急的检测,这才发现到可能是因为轮胎的问题才造成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以才会紧急通知七支车队进行会议协商解决方案,但是会议之后所出炉的三项解决方案都没有获得国际汽联或是赛车场的支持,所以就演变成最后七支车队14辆赛车退出决赛的尴尬场面。
实际上很多车手也不愿意最后出现这样的状况,但是职业车手必须要接受车队的指令行事,所以在此事件中麦斯老人家认为车手和观众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该负责任的应该是在于车队以及M牌轮胎供货商这一方面,因为赛事规则的制定都是经过国际汽联与车队同意之下所制定,所以任何一方都应该接受这一项游戏规则,不能够有所谓朝令夕改的情况出现,要不然赛事组织者、赛车场、车队、车手谁还来接受比赛游戏规则约束呢?所以国际汽联与赛事组织者还有赛车场严格执行这项赛事的进行是正确的,而使用B牌轮胎的三支车队六辆赛车参赛也是正确的,实际上退出比赛的M牌轮胎商与车队才是应该为此事件负起责任的一方,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这种方案只会去想要享有特别惠待遇,但是却不愿意付出代价是既不公平也不负责的态度,如果换成是麦斯老人家也实在无法接受。
印弟安纳玻里斯的13号弯道,是一个由右向左转的高速弯道,赛车在这里通常都是采用六檔然后以超过三百公里的速度杀进弯道,然而这段路面的设计是采用左高右低的顷斜方式,主要是因为美国本土举办印弟或是其它赛车而设计成的椭圆跑道,所以当初F1进入美国市场也必须接受这样一段路面的赛段设计,这样才更能吸引美国车迷对F1赛车的欣赏程度,但是这一段高速弯道确是F1赛车与印弟赛车设计与调整不同之处,因为在这个高速弯道不采用七檔进弯是为了保持引擎的扭力输出能维持在巅峰状态,赛车在高速切入弯道时的离心力会使赛车向左侧开始产生侧滑现象,而这时候路面的顷斜角度可以弥补一些转向不足的问题,但是重力加速度向左侧的轮胎会产生挤压的作用,所以就很可能造成两侧轮胎的压力不同而产生所谓轮胎的临界点,这时候底盘和避震系统如果调整不适当的话,赛车如果不是失控撞向左面防撞墙就是发生爆胎意外,不管是这两点的任何一点发生最后的结果都会相当凄惨,但是车手往往为了在大直路能获得最高的速度,所以在13号弯就必须要运用这一段高速所产生的离心力让赛车以更高速度有如拋物线一般的弹射出弯道,所以这一个弯道往往就是一个致命性的弯道,但这也正是美国车迷热爱椭圆跑赛之处,因为一个椭圆跑道会有四个这样的高速弯道,所以车手就要不断的把赛车控制在极限之中,所以稍微有一点小小的疏忽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意外事件啦!所以从事赛车运动这一行业就一定要抱有『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的心理准备。所以国际汽联会回答车队说,如果你们的轮胎无法胜任这条赛道的话,你们可以把速度放慢一点,而不是使用M牌的七支车队害怕不能获得好成绩而来威胁国际汽联要更换轮胎,或是要求赛车场要在13号弯之前设计一个减速弯这种无理的要求,因为美国车迷就是要看你们欧洲的F1赛车在13号弯的表现,所以麦斯老人家最后只能说赛车运动的安全性绝对是要站在第一位,但是如果怕死的话就不要来当赛车手。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周才鸿”,共找到
4,60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