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拉力赛,可是如果你选择的拉力赛叫达喀尔,那么注定你的一生不会平凡。
但是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这样的赛事值不值?
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老话题了,当年的“长江第一漂”就曾引发类似的争议。
|
但如今,时代在变,人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国外较普遍的观点是,办与不办关键在于赛事的安全保险是否到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比赛应该办。落实到达喀尔拉力赛上,可以解读为这类比赛没有问题,值得质疑的是达喀尔拉力赛的组织和安保工作。不管这种观点正确与否,我们但可参阅之。
也许达喀尔比赛创始人萨宾的话最能诠释它的意义,“我可带你一起去敲击冒险之门,但打开这扇向命运挑战之门的是你自己,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对于没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
这里的参赛者并非把达喀尔拉力赛当成一场游戏,他们是把比赛看成生命价值的体现,把它当成超越人类本能的一场竞技。
的确,仔细想想人生就是如此,人类总是在和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进行较量,为了战胜它,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达喀尔拉力赛就是征服自然的另一种方式,车手们不畏风险,甚至不惧死亡,他们参赛表达的是人生的态度,是一种境界,一种生存方式和永不止步的探险精神,当然更体现的是人性光辉。如果说有些赛事是用泪水和汗水浇筑的,那么达喀尔拉力赛就是用生命和血肉筑就的。
从生命的意义来讲,达喀尔拉力赛应该成为一项保留赛事,且更应被外界关注,但前提是如何科学地参与比赛,组委会如何为车手提供更安全的服务,这样也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2009年达喀尔拉力赛刚刚开始,但它已表现出“人生”的一面,新的赛道,新的线路,不变的是征途上那黄沙漫天与尘土飞扬,同样,还有那无私的互助与不求成绩的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注定少坦途多坎坷,当然,也会有那挥之不去的悲情,不过,这也正是赛事存在的魅力。
让我们为参加达喀尔的勇士们祝福吧,作为观众,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些,希望到今年的赛事结束后,车手们都能为实现价值而欢喜,而我们也能被他们的表现感动着。
本报记者 崔宁宁
|